原高三(6)班 张桂珊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图腾,校舍文化是一株精神蔚蓝的天空。在人类物质大厦遍地耸立的今天,精神大厦当巍峨齐高。——题记
有位学者曾经讲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我颇为赞同。的确,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置身于物欲横流,信息如网的今天,一些人为赶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舞步凌乱。一颗颗麻木的心在追求物质生活时不顾一切地抛弃精神家园,失去了人文素养,失落了人类精神。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杜维明先生坦言:“人类精神家园已花果凋零。”我颇为感慨。只有悉心栽培,方能使精神家园硕果累累;只有勤耕校舍文化,才能催生校舍文化奇葩。
行走在青葱的校道,微风过处,木棉花落英缤纷,飘过我的衣襟拂过我的脸庞。我那么自由、诗意地穿梭校园,走过静谧溢满墨香的图书馆,博览古今中外名著游历人间万泉,闲读诗词歌赋品味个中三昧。来到厚重典雅的校舍,感受凝重浓郁的文化气息。“花中四君子”正是校舍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奇葩,我们感受着,沐浴着。
喜爱梅,喜爱它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高洁与坚强。每次澎湃陆游的“凌乱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感慨万千。一次次的考试,正是一次次考验,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对学习应永葆虔诚的热情。终信:“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喜爱兰,喜爱它“生于深山薄丛中,不为无人而不芳。”漫漫的求学征途上,只有耐得住孤独与寂寞,苦坐十年冷板凳,焚膏继晷,刻苦钻研,志存高远,心自纯洁。坚信能提携兰的至真,至善和至美。
喜爱竹,喜爱它“劲竹负秋霜”的气节。当苏东坡在一片竹韵萧萧中低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欣然;当薛涛在竹篱亭高呼“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我叹然。竹子“清气满乾坤”的气节乃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喜爱菊,喜爱它淡淡的幽香,朴素但不华贵的外衣以及不庸俗的气质。它蕴含着“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感慨它“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真名士,至风流。自当不为高官而奉迎,不为奉禄而谄媚。
“梅馨阁”、“兰惠居”、“竹墨轩”、“菊香苑”是温馨的人才聚集的渊薮。它旗帜鲜明地指出学校育人的谆谆教诲以及学校对师生道德水平日益提高至真至美的殷殷期盼。更是学校人文性的积淀。秉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只有将“日新其德,日勤其业”奉为圭臬,勤耕校舍文化沃土,,催生校舍文化奇葩,才能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可以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春看雏燕吻桃红,夏看荷叶剪莲舟,秋看船行水迷蒙,冬看风露霜高洁
莘莘学子在文化精神家园的熏陶下,定能让智慧闪光,让梦想成真。